近日,诺维萨德大学孔子学院以“月”为媒、以“文”为桥,举办了十余场精彩纷呈的线上线下中秋主题活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融入当地校园、企业与城市,为中塞友谊70 周年献上了一份充满温情与文化底蕴的珍贵礼物。
校园里,传统文化绽放青春光彩。沙巴茨高中(Šabac High School)的“月满中秋”文化活动体验现场,教师的生动讲解让中秋起源、月饼传说等知识变得鲜活可感;学生们手持彩纸,裁剪出一个个形态饱满的“月饼”,手握毛笔,在“中秋”二字的临摹中,感受汉字的线条美感与文化重量。卡尔洛夫茨语言高中(Karlovci Grammar School)的中秋联欢会充满艺术气息:学生演唱的古典诗词歌曲《花非花》婉转悠扬;舞台剧《后羿与嫦娥》将神话故事里的家国情怀与浪漫想象展现得淋漓尽致;教师的中秋文化讲座,从中秋文化、赏月习俗到诗词内涵层层递进;大合唱《明月几时有》则将活动推向高潮,中西合璧的演绎让“但愿人长久” 的千古祝愿跨越了语言屏障。苏博蒂察经济学院(Faculty of Economics UNS)的“诗意中秋” 线上活动中,教师带领学生品读《静夜思》等经典诗作,从“举头望明月”的乡愁共鸣中,理解中华诗词的意境之美。


企业里,文化交流促进情谊升温。诺维萨德大学孔子学院与中国路桥诺鲁项目组的中秋联谊活动,为塞尔维亚员工搭建起一座文化交流的坚实桥梁。中秋知识抢答气氛热烈,一问一答中尽显他们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剪纸与书法体验中,塞方员工用一张张“月饼”剪纸与“中秋”书法作品道出了他们对中秋文化的喜爱。孔院教师的茶艺表演也让塞方员工在袅袅茶香中感受到中式茶道的宁静雅致。

诺维萨德市图书馆举办的“小兔子,大月亮:中秋派对”热闹非凡,绘本共读、玉兔手工等趣味活动,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初次认识了中秋的可爱意象。
在中塞友谊70周年这一特殊节点,诺维萨德大学孔子学院举办的系列中秋文化活动将中塞两国人民的心紧紧相连。从剪纸的精美纹路到毛笔的悠悠墨香,从茶汤的醇厚滋味到诗词的深远韵味,诺大孔院用接地气、有温度的活动形式,让中秋文化在塞尔维亚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未来,诺维萨德大学孔子学院将继续肩负使命,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化中塞文化交流与友谊,持续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文明交融的画卷更加绚丽夺目。
(孔子学院 张梦琪)